搜尋「」共有12筆結果。

拾初建築

house.html?id=126

逾一甲子的光陰沿循木製梁柱,鐫刻下醇厚的古樸質韻,一方天光自天井灑落於不加綴飾的磨石子地、斑駁磚牆,輝映出一道道深邃的歷史痕跡,時光似乎被拾起、封存,在此散發恆久而悠遠的往日風采。 呼應「拾初」二字的精神,我們完整保留建物原有的斜屋頂、夾層、磨石子地、磚牆等結構和建材,僅以最低限的手法重新整頓這幢超過六十年的老房子,另加入鐵件、玻璃等現代素材,以整齊俐落的線條與周遭斑駁陳舊的環境形成對比,並運用木質作為銜接新舊元素的中介媒材,使兩者順利且和諧地交融,為老屋帶來燦然一新的別緻面貌。

貝殼好室

house.html?id=127

貝殼好室是一間座落於大稻埕百年街屋的群眾集資選物咖啡店,由群眾集資顧問公司「貝殼放大」成立,精選超過 50 個透過群眾集資誕生的品牌及商品,並推出飽含群眾集資滋味的輕食飲品,還有新品體驗、手作課程、講座分享等各種有趣的活動在此發生。 在牌樓式建築林立的迪化街,貝殼好室是少數仍保有傳統閩南式建築形貌的歷史建築。一坎二落二過水的建築結構、瓦片覆蓋的斜屋頂、屋簷下的亭仔腳、精雕細琢的樓梯扶手,都見證了歷史留下的痕跡。

稻舍食館

house.html?id=128

傳統土礱可將稻穀去殼碾成糙米,故「土礱間」是為碾米廠。 日治初期,農戶收成後可利用淡水河運送到16號、17號水門,加上台北橋為交通要道,於是大橋頭發展成為土礱間的重鎮。 稻舍原屋主為「唐益興」米行,第一代唐塗薩先生於1916年在大橋頭開業,見證台北碾米產業的興盛衰落。 2014年底,家族五代世居迪化街的葉守倫返鄉創業,進駐開設稻舍食館,立志復興大橋頭米業文化,重現往日風華。

QUAN _ 泉。場

house.html?id=129

不只是一座工廠,也是一處場域。 「QUAN _ 泉。場」位於台灣新北市三重頂崁工業區內,為台灣常見的典型街屋,與周遭環境有著相同鐵皮加蓋、違建等生猛而不受規範的建築形式,建築外皮經歷著時光的使用痕跡,這一帶有著獨特的都市脈絡及工業區歷史風貌。 泉場的完工,正式為這個區域注入了新的氣象。承繼了原電梯輪軸零件的加工製造,也積極整合傳統電梯型態的創新,希望為電梯使用者增添品質及體驗如工藝般的產品,帶來一連串深刻美好全新感受的價值。 正也因秉持這樣的信念,讓工廠也能深化出新穎且多元面向的支鏈,讓老工廠成為如「電梯選物店」般提供自由設計外形、選擇機具、全客製化電梯服務的開放空間,期盼跳脫限制並串聯電梯產業的生態圈 。

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

house.html?id=130

「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」始於1978年,至今已45年,前身為國家電影中心及國家電影資料館,現為臺灣唯一典藏影視聽資產的專責機構。 致力於透過數位修復技術保存影視聽檔案以保存記憶、典藏歷史、也擔負推廣與教育。 至今已高階數位掃描661部,合作修復76部,自主修復19部電影。 2021年底新北市新莊場館落成,館內設有影廳,進行電影專題放映及影展,除此還有電影圖書館、常設展覽,供大眾參觀與觀影。

新芳春茶行

house.html?id=131

位於大稻埕的新芳春茶行,1934年落成,地處民生西路、延平北路、重慶北路之間,向西直通大稻埕碼頭與淡水河,往南可達原台北府城北門,是日劇時期重要的茶葉外銷商號。橫跨日據與民國,新芳春茶行的建築外觀融合閩式與西洋風格,三層樓近500坪的空間,功能結合住家與茶葉工廠、商業用途。 整棟建築由1932年興建至1934年竣工,2009年新芳春茶行公告指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;2011年起歷時4年修復為今日樣貌;2015年古蹟茶行由王家贈予臺北市政府;2022年,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新的團隊接任,以「恢復新芳春茶行的榮光」為己任。新芳春茶行為臺灣共同締造茶業輸出的傳奇,經歷大稻埕茶業的輝煌與更迭,蘊含豐厚的故事及人文價值,這裡的空氣融合了茶香,透過古老窗框玻璃帶你回到1934—大稻埕最風光燦爛的一章!

質物霽畫

house.html?id=132

成立於2013年,質物霽畫BOTANIPLAN VON LEE CHI 探索植物與空間的深化關係,持續延展對於生命與自然的體悟,以獨特創作語匯穿透實體、超越形式與認同的枷鎖,直達心底一次次的美感經驗對話。結合建築背景,透過設計案、教學、創作、產品發展,組接從建築架構、生活層面、到植物藝術的融合軌跡,從理念上不斷嘗試與傳遞,透過本質思考、現象分析、 和技術研究,轉化於每一次的事件與作品的藝術化成果。

國立臺灣博物館|鐵道部園區

house.html?id=133

臺博館-鐵道部園區共有6座國定古蹟,其中,以半磚半木構造所打造的廳舍尤為亮眼。自1920年落成後,作為日本時代鐵道部、及戰後台鐵局的辦公空間,鮮少對外開放,遑論最上層的屋架,其過去用途為修繕屋瓦頂、配電線路的場域,在臺博館的規劃下,現已建置的完善的出入口,並在原有的棧道上搭建鷹架,可供一般觀眾參觀使用。

療寮生活館

house.html?id=134

療寮生活館 Chitchat LIFE——聊療生活,位於板橋江子翠.恬靜巷弄內裡的社區生活概念館,毗鄰是基層家醫科診所,以「聊療生活」為理念,堅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、互助、共學,致力推廣有質感的永續生活風尚,提供親子、性別、跨族群文化共融的友善交流空間。 15坪的日式和室展演場,不是咖啡廳,偶爾是戲劇舞台、運動場地,可能是全台灣最不像診所的家醫科診所。定期舉辦生態、健康、藝文展覽,從在地視野出發,藉?文化轉譯建構跨年代、跨地域、跨領域之日常對話,承載著不同的緣分和想像,成為眾多嶄新體驗與邂逅的生活場域,大家閒時都會想來聊聊的那個「老地方」。

REstoRE 舊與新織

house.html?id=135

「REstoRE 舊與新織」位於大稻埕附近貴德街上的貴德布業大樓裡,短短50公尺的貴德街,在100多年前是大稻埕最早的洋樓街。包括陳天來故居的錦記茶行、千秋街店屋、李春生紀念教堂、李臨秋故居等...現在街上仍充滿了布料公司。 「REstoRE 舊與新織」工作室平時做為預約制的衣物再製與修改課程教學使用,以及再生選品與材料販售。我們的教學場域內除了有專業的工業型與家用縫紉設備,還有展示衣服製作前中後所產生的剩料與下腳料,以及應用這些材料再製而成的工藝品。 讓民眾能透過我們的課程設計與體驗設計,了解衣物循環可以從自身做起,也讓民眾可以從不同角度切入,一起加入衣物循環的各個環節,並重新認識衣物與大稻埕布業,傳遞穿衣文化與修舊再新,讓衣物的記憶與技藝如同大稻埕在百年後仍歷久彌新。

川端藝會所《廈川玖肆》

house.html?id=136

「像是受到這房子的召喚,明明是廢墟,但心中已經出現各種對未來的想像,如同遇到心儀的對象一般,開始想像與她一起的未來。」主理人 曾士綱 2022 老屋新生大獎 整建維護特別獎 2021 Adesign Award 銅獎 2019 台北市老房子文化運動 建於1936年,為日治時期臺北川端町警察官吏派出所,戰後改名為廈門街派出所,為1930年代派出所建築代表案例,為台北市文化資產。於台北市文化局「老房子文化運動」中以個人名義承租,台大土木畢業的曾先生希望城市更新不單只是建構新的量體,翻修老屋,訴說所經歷時代的故事,更能賦予新的時代意義。

Luxmin光碉

house.html?id=137

Luxmin Bunker - 科技與藝術的交匯 Luxmin Bunker 是由 Luxmin 這個科技與互動藝術創作團隊所經營的工作室,同時也是首個實體據點。這個獨特的小空間結合了科技與藝術,挑戰創作的新可能性。 Luxmin 團隊以創新結合為己任,試圖將前沿科技融入藝術創作,展現 AI、光雕投影、實體遊戲、互動裝置等帶來的煥然一新的多感官體驗。期待將人們從虛擬帶回現實,讓人們再次在現實中連結在一起。 這裡不僅是一個工作室,也是個迷你展演空間,目前規劃定期舉辦小型科技互動藝術活動,展示內部的創作能量。同時也規劃 VJ 與 DJ 的直播表演空間,讓 3 面投影帶來獨特的視覺感受,享受音樂、影像甚至與更多互動科技融合帶來的震撼表演。 期待這裡成為一個促進跨領域交流的聚集地,吸引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們一同探索科技與藝術的無限可能。